热带鱼为什么得针尾病?

上官宇晴上官宇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金鱼身上长小米粒状的物可能是感染了赤鳍蚴虫病,病鱼全身充血,背鳍、侧鳍、尾鳍溃疡,在水温偏低时传染很慢,水温高时传染快。金鱼平时喜欢吃绿色动物草本植物,如蚯蚓、蚊孑幼虫等。当金鱼吃下带虫卵的水,虫卵就在金鱼肚子里孵化,再从鱼肚子里产鱼卵,这样一直繁殖下去。如果饲养的水污染了,或者有病鱼,寄生虫就会大量繁殖。另外,当金鱼营养不良时,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也容易得病。

鱼的寄生虫很多,常见的主要有:

纤毛虫:感染后病鱼身体迅速崩溃,体格矮小、颜色发黑,嘴部出血,腹部肿胀,从鱼的口、鳃、鳍、尿生殖器排出一些虫体。最常见的是白头纤毛蛲虫,寄生在鱼的嘴巴内;舌杯纤毛虫寄生于鳃膜和鳃盖,使鳃瓣糜烂,呼吸受阻,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杯鳃鱼寄生虫:寄生在鱼的鳃部,使鳃的组织创伤而腐烂,不能呼吸而死亡。

血吸虫:尾囊蚴经鱼吞食入器官寄生,虫体在鱼的肝脏、肾脏、心脏、脾等器官发育为成虫。幼虫在鳃盖部或鼻孔附近迁移,对鱼危害极大。最常见的为江亚血吸虫病。

指环虫:幼虫寄生在鱼的鳃、皮肤和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当虫体寄生过于密集时,可影响呼吸而造成窒息。

热带鱼为什么得针尾病

热带鱼得针尾病是因为缸中水温太高(一般热带鱼适宜在20℃-30℃的温水中生活)、水质碱性、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鱼体受外伤(被别的鱼咬伤或碰撞)等因素引起的细菌感染,患处一般表现为鱼鳍腐烂,特别是尾鳍最为严重,病鱼往往因极度痛苦而不断跳跃,出现“病症”几分钟至1天左右即死亡。

预防热带鱼针尾病的方法:

一、调整水位:有些热带鱼在摄氏25—28度时,鱼鳍会长出“肉刺”或“莲花斑点”。此时,应将水位降到最低,让鱼只能在水面吞咽空气,以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让鱼只逐步适应水中低浓度二氧化碳的生活。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一年,二氧化碳浓度低,鱼只生长正常,体色鲜艳,鱼鳍没有“病变”。

二、降低水温:将热带鱼的水温降到摄氏28—30度,也可大大减轻水中二氧化碳的危险性。

三、保持含氧量:利用过氧化钾或过氧化铅等方式,保持水中的有氧含量。这种办法成本较低,效果显著。但由于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铅有较强的毒性,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四、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在鱼缸上部铺设一层石棉网,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不要用纸类食物来吸收二氧化碳,因为纸类食品在水中有过多的二氧化碳时会腐烂,产生毒素。而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用玻璃棉代替。

五、避免触碰到鱼的体形,鱼店买回热带鱼后,应先在缸中饲养一段时间,等鱼适应了水质后再放入家中的鱼缸中,避免鱼体受伤。

治疗热带鱼针尾病的常用方法:

一、用2%—3%的食盐水,将病鱼浸泡在盐水中30—60分钟。这种办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寒冷的腊月里,这种方法最为常见。

二、用百万分之三的甲基蓝溶液,滴入3—4滴于水中,浸洗15—20分钟;也可以用百万分之二左右的药物,涂抹在鱼体上。这种办法简单易行,见效快,尤其对孔雀鱼等小型热带鱼,更有效。

三、用高锰酸甲溶液,滴入4—6滴于水中,浸洗30分钟;也可以用清水浸泡,水位超过鱼体即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应用较多,见效也较快。但高锰酸甲对人体有害,用时更要小心,避免沾及皮肤。

四、用10%的氰化钾溶液消毒,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但一般很少使用。五、用亚甲蓝溶液洗涤,这种方法也比较常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