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想吐是怎么回事?
1、食物中毒:经常发生恶心、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呕吐、腹泻等症状,一些患者在进餐后立即腹泻,腹泻多于1~2天内发生,每天5~10余次,粪便混有黏液或脓血。此类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食品、海鲜及冷饮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同时注意少吃产气食物(如豆类、薯类),少吃刺激性食物,多休息,少进行运动。
2、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往往出现在进餐后一段时间内,并随食物的排泄而有所缓解。患者除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外,还应适量多喝温水,以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3、膀胱炎:也叫做尿道口炎。常常是在突然的过度饮酒、吃刺激性食物后发生。虽然呕吐和腹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膀胱排出细菌和毒素,但若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可能会发展为急性膀胱炎,进而出现血尿,伴有尿频、尿急感。患者应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饮酒和吃刺激性食物,多休息,必要时应当选择正规的医院治疗。
4、脑炎:病毒性脑炎、肺结核、脑膜炎、脑动脉硬化都可引起呕吐,建议先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和治疗,不吃或者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5、感冒:咽炎、喉部发炎,扁桃体炎、发热、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呕吐,针对感冒引起的呕吐,应当多注意休息,少吃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并注意少烟酒。
6、高血压:高血压可以波及消化、泌尿系统,患者发作恶心、呕吐时,可能正经历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易被误认为是“胃炎、胃静脉曲张突发”。建议患者尽早就医并遵医嘱服药。除了治疗,健康生活方式也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管控好情绪的变化,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和过度欢乐、悲伤等。
7、其他:如肾功能不全、内耳积水、低血压、脑损伤、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症、肝硬化等,都可能出现呕吐症状,患者应当遵医嘱进行调理,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