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一个月多长?
我要说的是我在高加索地区生活的那段时间里,完全没有感受到网上所说的种族歧视或者社会排斥。我在格鲁吉亚时,由于英文流利(因为我是美国人)而且长相比较白人化所以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关注;而我在阿塞拜疆生活期间,虽然讲俄语但能够用英语交流和书写,并且会一些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因此也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在阿塞拜疆,我甚至受到了比在俄罗斯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妇女和儿童的瞩目。
不过,这并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在高加索地区,白人和中亚人的混血儿是极少数的一群,白种人与黑种人或黄种人通婚的情况更是微乎其微(在我的调查对象中,只有一人是其父亲的亚裔祖母是俄罗斯-中亚人的混血儿)。因此在人群之中,无论是同是白种人的国家还是不同白种人的国家,异族通婚率仍然是非常低的。 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它之所以难以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因为不同国家统计异族通婚的口径并不一致,而有关方面又并没有对此进行严格的规定。以中国为例,按照官方的说法,只要男女双方或一方为少数民族,不管其血统渊源如何,都算作“民族混合婚姻”;然而,在一些省份,如果女方为汉族,男方为少数民族,那么就算作“少数民族娶汉族女”了……这样乱套的统计标准自然会造成数据的混乱。
很多文献和文章在提到“民族混血”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父系因素而忽略了母系因素的作用——而在人类学上,母系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维度。在一个家族或民族的父系和母系两个系统内通婚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母系因素更应该被作为评判标准而不是父系因素。 在高加索这样的地区,父系因素的作用确实很重要,因为这里盛行从父系继承姓氏的传统(除了阿塞拜疆之外)。在这种情况下,父系血统对于民族识别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父系因素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比如说在乌兹别克斯坦,虽然这里的人普遍崇尚白皙的皮肤和高耸的鼻梁,认为它们是美的象征,因此非常排斥与黑种人通婚,但这并不代表着在这里父系因素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我的观察,许多乌兹别克女孩更青睐于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孩,反之亦然。尽管父系因素在高加索地区十分重要,但它并非唯一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我看来,高加索地区的这些国家虽然在种族和语言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历史上也曾多次成为某一强大帝国的一部分或影响范围,但它们毕竟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独立国家,在文化上的独立性是不可忽视的。就像中国的56个民族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高加索地区的这5个国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