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的白斑怎么治疗?
这个应该是白点病,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和寄生虫有关 防治方法如下(引用自百度百科) 一、药物治疗 可选用以下药物防止病原体扩散:
1.碘剂 (Iodine):又称碘酊,能杀灭白点病原菌——异尖线虫;也可用 3%的醋酸溶液浸泡患处2~5分钟。 二、物理治疗 用紫外线灯照射病鱼,可有效地杀死鱼类体表及鳃部的病原体,每日1次,每次5分钟左右。
三、化学治疗 对已被白点病侵害的鱼体,可用下列药品涂擦患处:
1.硝酸银(Silver Nitrate):用毛笔蘸少许硝酸银粉末,直接涂抹于病鱼体表的白色斑点上,一日数次。
2.高锰酸钾溶液(Potassium Permanganate):配制浓度为0.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病鱼浸入其中,每次7~8秒钟,一日二次。
四、生物治疗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和增强抵抗力,以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目前,已发现天然抗生素有3000多种,其中,从鱼类体内分离到的抗菌物质就有350多种,应充分重视天然抗生素的使用。
一般水生动物的白斑有两种症状,一种是体表、各鳍甚至口颊部长有1个或数个直径1.5-1.8厘米大小、呈圆或椭圆型的白色斑点,该白点周围有红晕,病鱼消瘦、游动异常,这种病俗称小白点病或小瓜子病,是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白点病的致病原是流行性小瓜子虫。
另一病症是体表、各鳍布满白色块状物,形同雪花,不规则,病鱼烦躁,呼吸困难甚至死去,这种病俗称白毛病。白毛病是由细菌感染所致。
小白点病的防治。小白点病多发生在20℃以下的水温中,尤其在冬春鱼病很少发生的季节,因此,流行较为广泛,危害较严重,此病常常导致水生动物的批量死亡。治疗这种顽症应选用高效低毒的晶体敌百虫进行浸泡施治,浸泡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病鱼捞出来放在30-50千克的水桶内,用药量为每10千克水加入0.6-0.75克晶体敌百虫(即该用药量为水产常用药的2倍),浸泡30分钟,浸泡期间注意观察鱼的反应,及时加注新水。一般浸泡1次即可,重病鱼1周后可再浸泡1次。第二方法是把病鱼放在网箱中,浸入1米深的池塘内,用每10千克水施0.6-0.75克的浓度为2%的敌百虫溶液浸泡,池塘中同时放入充气泵增氧,一般2小时即可完成治疗。
白毛病的防治。水生动物的白毛病也由细菌感染所致,但是该病比小白点病的危害程度较轻,发病后的治疗也较容易。救治时可把患病水生动物捞入直径1米的盆内,再放入10千克3%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放回原池。也可用每50千克水施0.5克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注15-20分钟完成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