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一、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又称为疖肿,是位于皮肤下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炎症,常引起耳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头痛、高热等全身症状。
检查可见局部皮肤红肿、糜烂,可有少量分泌物,当肿胀较明显时,可压迫周围面部肌肉,使面部表情僵硬。治疗应及时清除脓液,局部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二、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种类型,临床以急性中耳炎较为常见。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在挖耳或剧烈运动后,突然发作的耳部闷胀感、刺痛或烧灼样痛;同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检查发现耳道内流出少许分泌物,呈粘液性或脓性,早期与耳道皮肤粘连,不易区分,必要时可行穿刺抽取或行鼓膜切开术。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听力减退。
三、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和中耳积水,是由于咽鼓管阻塞、中耳腔内外气压不平衡所致。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以单纯型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检查时可见耳道内积液、鼓膜色泽明亮、光锥缩短或消失。若为急性期,应注意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相鉴别。
四、慢性中耳炎 大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迁延发展而来,也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耳胀满感以及头闷、头昏等。检查可见瘢痕形成、鼓膜紧张部穿孔,早期可为活动性;如长期不愈,则多呈静止性。部分患者可因病变严重而致重度听力减退。 对于已经发生穿孔的患者来说,除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外,还可以考虑配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日常注意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严禁用水灌耳道。
五、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耳骨骼(骨迷路)病变,其中以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损害为主。其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渐进性听力减退和耳鸣,检查可见鼓室积液、锤状指(手指弯曲)等体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其他方法可以治愈本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