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可以用疫苗?
疫苗可以防控绝大多数儿童常见传染病,减少发病、重症和死亡,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效益。 疫苗可预防下列七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 乙肝(乙肝疫苗) 卡介苗(结核疫苗) 脊灰疫苗(小儿麻痹疫苗接种) 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破伤风,白喉)
麻疹疫苗 麻腮风疫苗(麻风,麻疹,腮腺炎) 流感(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 目前还有2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新型疫苗上市,进一步保障了儿童的免疫接种。
对于部分特殊人群,比如免疫功能低下者,还可选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以增强抵抗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对机体免疫系统激活作用是滞后的,一般需要持续3~10周才能发挥作用;且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相应疾病的被动保护反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记忆。在疫苗使用间隔时间内应尽量避免患儿再次暴露于相应的病原体,做到有效预防。
随着疫苗研发技术的发展,现在疫苗已经不仅仅应用于细菌和病毒性疾病了,癌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等,都可以采用疫苗来预防了。而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很多疾病都将可能应用疫苗来防治。
传统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多糖疫苗)仍然在预防传染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百日咳、破伤风、伤寒、痢疾等细菌性疾病。流脑、霍乱、脑膜炎等多糖疫苗。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治疗性疫苗)在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中的优势得到逐步体现。比如乙肝、流感的基因工程疫苗;AC多糖、ACYW多糖苗、HIB多糖等多价疫苗;艾滋病、肺炎、HPV、疟疾等疾病用的DNA疫苗;预防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等。
治疗性疫苗是疫苗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治疗性疫苗已经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艾滋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重建、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疫苗也在研发当中。